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是出自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。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的下上一句是: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
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而不伤害人,直率而不放肆,光亮而不刺眼。
翻译含义2:
此句强调了一种谦逊而不失坚定的品德态度,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平衡和自制,在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。
翻译含义3:
意思是指做事要正直而不偏离原则,廉洁而不刻意追求名利,坦率而不过于张扬,光明而不炫耀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
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出自《道德经》原文节选如下:
《道德经》
【作者】老子【朝代】春秋时期
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;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;故为天下贵。
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“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”
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祸兮福所倚;福兮祸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邪?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夫为啬,是谓早服;早服谓之重积德;重积德则无不克;无不克则莫知其极;莫知其极,可以有国;有国之母,可以长久;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
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以道莅天下,其鬼不神。非其鬼不神,其神不伤人。非其神不伤人,圣人亦不伤人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大邦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。牝常以静胜牡,以静为下。故大邦以下小邦,则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则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大邦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不过欲入事人。夫两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为下。
2023-04-06 11:39:26
2024-06-05 10:08:37
2024-05-08 08:42:04
2024-06-11 08:28:07
2023-05-17 17:10:16
2024-03-05 11:09:02
2024-06-07 10:52:40
2024-02-19 09:00:05
2024-03-11 09:33:38
2023-05-11 10:11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