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出自《商君书·更法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商鞅。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下一句是:法者所以爱民也,礼者所以便事也。
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,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。
翻译含义2:
此句强调了高尚品德的重要性,这类人不会追随社会潮流和人群行为,鼓励人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翻译含义3:
意思是我们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,坚守内心的价值观,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,不被外界的声音和期待所左右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
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出自《商君书·更法》原文如下:
《商君书·更法》
【作者】商鞅【朝代】战国时期
孝公平画,公孙鞅、甘龙、杜挚三大夫御于君。虑世事之变,讨正法之本,求使民之道。
君曰:“代立不忘社稷,君之道也;错法务明主长,臣之行也。今吾欲变法以治,更礼以教百姓,恐天下之议我也。”
公孙鞅曰:“臣闻之:‘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‘君亟定变法之虑,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。且夫有高人之行者,固见负于世;有独知之虑者,必见骜于民。语曰:’愚者暗于成事,智者见于未萌。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。郭偃之法曰:‘论至德者不和于俗,成大功者不谋于众。’法者所以爱民也,礼者所以便事也。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,不法其故;苟可以利民,不循其礼。”
孝公曰:“善!”
甘龙曰:“不然。臣闻之:‘圣人不易民而教,知者不变法而治。’因民而教者,不劳而功成;据法而治者,吏习而民安。今若变法,不循秦国之故,更礼以教民,臣恐天下之议君,愿孰察之。”
公孙鞅曰:“子之所言,世俗之言也。夫常人安于故习,学者溺于所闻。此两者,所以居官而守法,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。三代不同礼而王,五霸不同法而霸。故知者作法,而愚者制焉;贤者更礼,而不肖者拘焉。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,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。君无疑矣。”
杜挚曰:“臣闻之:‘利不百,不变法;功不十,不易器’。臣闻:‘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。君其图之!’”
公孙鞅曰:“前世不同教,何古之法?帝王不相复,何礼之循?伏羲、神农,教而不诛;黄帝、尧、舜,诛而不怒;及至文、武,各当时而立法,因事而制礼。礼、法以时而定;制、令各顺其宜;兵甲器备,各便其用。臣故曰: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汤、武之王也,不脩古而兴;殷、夏之灭也,不易礼而亡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,循礼者未足多是也。君无疑矣。”
孝公曰:“善!吾闻穷巷多怪,曲学多辩。愚者之笑,智者哀焉;狂夫之乐,贤者丧焉。拘世以议,寡人不之疑矣。”
于是遂出垦草令。
2024-05-28 10:13:13
2024-03-19 10:35:12
2024-05-28 08:38:34
2024-04-28 08:43:34
2023-03-24 09:41:05
2024-03-25 10:17:59
2023-03-30 11:02:59
2024-06-11 10:50:19
2024-05-29 10:10:21
2023-05-05 09:08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