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是出自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先秦的孟子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的下一句是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之掌上。
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,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,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。
翻译含义2:孟子就不同了,他不仅展开了论述,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是发端仁义礼智的“不忍人之心”,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这种“不忍人之心”是人所固有的。
翻译含义3: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“先验论”的,是主观唯心主义的。因为他把“仁义礼智”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,与生俱来的,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
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处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》全文如下:
人皆有不忍人之心
【作者】孟子【朝代】先秦
孟子曰: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,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;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之掌上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: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;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。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,自贼者也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君者也。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矣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。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;苟不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。”
2025-06-03 08:42:42
2024-04-22 10:50:00
2024-03-12 09:31:19
2024-06-14 08:59:35
2023-05-11 09:04:08
2024-06-19 16:59:13
2023-05-09 15:47:53
2024-03-01 09:49:59
2023-04-13 15:30:55
2023-04-23 11:30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