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是出自《庄子·外篇·田子方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。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的下一句是: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,万物莫不比方,有目有趾者,待是而后成功。
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意思是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,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。此句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。
翻译含义2:
意思是失去希望和热情比身体的死亡更加令人悲伤。心灵的重要性和对希望、热情的珍视。它告诫人们不要只注重物质的生存,而忽视了内心的活力和激情。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动力,比身体的死亡更加令人悲伤和痛苦。因此,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持内心的活力和热情,不让心灵死亡。
翻译含义3:
哀莫大于心死:指失去希望、热情和激情,内心变得冷漠、麻木或失去生机,是一种比身体的死亡更加悲伤和痛苦的状态。心死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死亡,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动力。
而人死亦次之:指身体的死亡虽然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现象,但相对于心灵的死亡来说,仍然是次要的。人死可以理解为身体的死亡,是生命的终结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出自《庄子·外篇·田子方》原文节选如下:
《庄子·外篇·田子方》节选
【作者】庄子【朝代】战国
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,数称谿工。文侯曰:“谿工,子之师邪?” 子方曰:“非也,无择之里人也。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。”文侯曰: “然则子无师邪?”子方曰:“有。”曰:“子之师谁邪?”子方曰: “东郭顺子。”文侯曰:“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?”子方曰:“其 为人也真。人貌而天虚,缘而葆真,清而容物。物无道,正容以悟之, 使人之意也消。无择何足以称之!”子方出,文侯傥然,终日不言。 召前立臣而语之曰:“远矣,全德之君子!始吾以圣知之言、仁义之 行为至矣。吾闻子方之师,吾形解而不欲动,口钳而不欲言。吾所学 者,直土埂耳!夫魏真为我累耳!”
温伯雪子适齐,舍于鲁。鲁人有请见之者,温伯雪子曰:“不可。 吾闻中国之君子,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。吾不欲见也。”至于齐, 反舍于鲁,是人也又请见。温伯雪子曰:“往也蕲见我,今也又蕲见 我,是必有以振我也。”出而见客,入而叹。明日见客,又入而叹。 其仆曰:“每见之客也,必入而叹,何耶?”曰:“吾固告子矣:中 国之民,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。昔之见我者,进退一成规、一成矩 ,从容一若龙、一若虎。其谏我也似子,其道我也似父,是以叹也。 ”仲尼见之而不言。子路曰:“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。见之而不言 ,何邪?”仲尼曰:“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! ”
颜渊问于仲尼曰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,夫子 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!”夫子曰:“回,何谓邪?”曰:“夫 子步亦步也,夫子言亦言也;夫子趋亦趋也,夫子辩亦辩也;夫子驰 亦驰也,夫子言道,回亦言道也;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,夫子 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,无器而民滔乎前,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。”仲 尼曰:“恶!可不察与!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日出东方 而入于西极,万物莫不比方,有目有趾者,待是而后成功。是出则存 ,是入则亡。万物亦然,有待也而死,有待也而生。吾一受其成形, 而不化以待尽。效物而动,日夜无隙,而不知其所终。薰然其成形, 知命不能规乎其前。丘以是日徂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,可不哀 与?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。彼已尽矣,而女求之以为有,是求马于唐 肆也。吾服,女也甚忘;女服,吾也甚忘。虽然,女奚患焉!虽忘乎 故吾,吾有不忘者存。”
2024-05-17 08:55:35
2023-05-26 08:54:50
2024-05-10 09:47:59
2024-04-23 08:56:12
2023-04-24 08:57:49
2024-02-21 14:15:24
2024-03-08 14:57:16
2024-04-23 09:26:47
2024-06-04 15:07:04
2024-04-02 09:38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