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是出自《老子·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子。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的下一句是: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的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,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。
翻译含义2:
智,是自我之智。明,是心灵之明。“知人者”,知于外;“自知者”,明于道。智者,知人不知己,知外不知内;明者,知己知人,内外皆明。智是显意识,形成于后天,来源于外部世界,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,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;明,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,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。欲求真知灼见,必返求于道。只有自知之人,才是真正的觉悟者。
翻译含义3:
知人者智意味着了解他人、洞察别人的内心和行为,需要具备智慧和洞察力。自知者明表示了解自己、清楚自己的优点、缺点和内心世界,需要具备自我认知和洞察力。即在人际关系中,我们需要既了解他人又了解自己。只有通过对他人和自己的深入了解,才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,做出明智的决策,并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出自《老子·道德经》原文节选如下:
《老子·道德经》节选
【作者】老子【朝代】春秋末期
第三十二章
道常无名朴。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第三十三章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。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寿。
第三十四章
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第三十五章
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乐与饵,过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足既。
第三十六章
将欲歙之,必故张之;将欲弱之,必故强之;将欲废之,必故兴之;将欲取之,必故与之。是谓微明。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2024-05-14 08:14:08
2024-03-15 09:23:25
2023-03-30 10:45:15
2023-05-25 15:48:19
2024-05-13 14:20:52
2023-03-23 16:14:23
2024-05-30 10:30:56
2023-03-16 14:56:48
2024-04-27 14:31:33
2024-04-19 10:16: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