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是出自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的下一句是:夫千乘之王,万家之侯,百室之君,尚犹患贫,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!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天下人吵吵嚷嚷,嘈杂喧闹,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;天下人碰碰撞撞,拥挤奔忙,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。
翻译含义2:
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,指芸芸众生为各自利益而奔波。
这是用来描述大多数人的状态,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而始终处于忙忙碌碌的状态,简单几句话点破了人生,也给了我们方向,可惜我们的欲望就像深渊,不止万丈。
翻译含义3:
"天下熙熙皆为利来":指的是当有利益可得时,人们会聚集在一起,争相前来。这句话暗示了人们对于利益的追求和渴望,当有利益可得时,人们会积极行动,争相参与,希望从中获得利益。
"天下攘攘皆为利往":指的是当有利益可追求时,人们会离开原地,前往追求利益的地方。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对于利益的追逐和追求,当有利益可追求时,人们会离开原地,前往追求利益的地方,希望通过追求利益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出自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原文节选如下:
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【作者】司马迁【朝代】西汉
周书曰:“农不出则乏其食,工不出则乏其事,商不出则三宝绝,虞不出则财匮少。”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。此四者,民所衣食之原也。原大则饶,原小则鲜。上则富国,下则富家。贫富之道,莫之夺予,而巧者有馀,拙者不足。故太公望封於营丘,地潟卤,人民寡,於是太公劝其女功,极技巧,通鱼盐,则人物归之,繦至而辐凑。故齐冠带衣履天下,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。其後齐中衰,管子修之,设轻重九府,则桓公以霸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;而管氏亦有三归,位在陪臣,富於列国之君。是以齐富彊至於威、宣也。
故曰: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礼生於有而废於无。故君子富,好行其德;小人富,以適其力。渊深而鱼生之,山深而兽往之,人富而仁义附焉。富者得埶益彰,失埶则客无所之,以而不乐。夷狄益甚。谚曰:“千金之子,不死於市。”此非空言也。故曰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夫千乘之王,万家之侯,百室之君,尚犹患贫,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!
昔者越王勾践困於会稽之上,乃用范蠡、计然。计然曰:“知斗则修备,时用则知物,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。故岁在金,穰;水,毁;木,饥;火,旱。旱则资舟,水则资车,物之理也。六岁穰,六岁旱,十二岁一大饥。夫粜,二十病农,九十病末。末病则财不出,农病则草不辟矣。上不过八十,下不减三十,则农末俱利,平粜齐物,关市不乏,治国之道也。积著之理,务完物,无息币。以物相贸易,腐败而食之货勿留,无敢居贵。论其有馀不足,则知贵贱。贵上极则反贱,贱下极则反贵。贵出如粪土,贱取如珠玉。财币欲其行如流水。”修之十年,国富,厚赂战士,士赴矢石,如渴得饮,遂报彊吴,观兵中国,称号“五霸”。
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“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於国,吾欲用之家。”乃乘扁舟浮於江湖,变名易姓,適齐为鸱夷子皮,之陶为硃公。硃公以为陶天下之中,诸侯四通,货物所交易也。乃治产积居。与时逐而不责於人。故善治生者,能择人而任时。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。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。後年衰老而听子孙,子孙脩业而息之,遂至巨万。故言富者皆称陶硃公。
2024-05-29 17:26:17
2024-05-18 09:30:24
2023-04-20 15:14:07
2024-05-17 10:47:33
2023-03-15 11:15:50
2024-04-08 17:13:30
2023-04-20 13:51:13
2024-03-09 10:33:55
2024-05-27 08:29:00
2023-03-27 11:34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