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是出自《汉书·传·陈胜项籍传》中的一句话,作者是东汉时期的班固。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的下一句是”守叹曰“闻夫子楚将世家,唯足下耳”梁曰“吴有奇士桓楚,亡在泽中,人莫知其处,独籍知之”梁乃戒籍持剑居外侍。
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的意思是:
翻译含义1:
意思是原指作战时先发动者便能制服对方,后发动者便被对方制服,后泛指先下手就主动,后下手就被动。
翻译含义2:
"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"是一句用来描述战略和行动原则的格言,意思是在冲突或竞争中,先采取主动行动,掌握主动权,以便在后续的对抗中能够主导和控制局势。这句格言传达了以下几个含义:
"先发制人":意味着在冲突或竞争中,采取主动行动,提前做出反应,以掌握主动权。通过提前预判对手的行动和意图,采取积极的措施,可以在对抗中占据有利的位置。
"后发制于人":意味着如果被动等待对手的行动,就会处于被动的局面,失去主动权。如果对手率先采取行动并掌握了主动权,自己就会处于被动的被动地位,难以掌控局势。
翻译含义3:
“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”的意思是:在战争中,率先发动行动的一方居于领先地位,可以控制敌方;后出手的一方则受制于敌方。“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”现在泛指争取主动,来制服对方。
考动力为您提供多个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的含义翻译供您参考!
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出自《汉书·项籍传》原文如下:
《汉书·项籍传》节选
【作者】班固【朝代】东汉
项籍字羽,下相人也。初起,年二十四。其季父梁,梁父即楚名将项燕者也。家世楚将,封於项,故姓项氏。
籍少时,学书不成,去。学剑又不成,去。梁怒之。籍曰“书足记姓名而已。剑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耳”於是梁奇其意,乃教以兵法。籍大喜,略知其意,又不肯竟。梁尝有栎阳逮,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史司马欣,以故事皆已。梁尝杀人,与籍避仇吴中。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。每有大繇役及丧,梁常主办,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,以知其能。秦始皇帝东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观。籍曰“彼可取而代也”梁掩其口,曰“无妄言,族矣”梁以此奇籍。籍长八尺二寸,力扛鼎,才气过人。吴中子弟皆惮籍。
秦二世元年,陈胜起。九月,会稽假守通素贤梁,乃召与计事。梁曰“方今江西皆反秦,此亦天亡秦时也。先发制人,后发制於人”守叹曰“闻夫子楚将世家,唯足下耳”梁曰“吴有奇士桓楚,亡在泽中,人莫知其处,独籍知之”梁乃戒籍持剑居外侍。梁复入,与守语曰“请召籍,使受令召恒楚”籍入,梁眴籍曰“可行矣”籍遂拔剑击斩守。梁持守头,佩其印绶。门下惊扰,籍所击杀数十百人。府中皆詟伏,莫敢复起。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,谕以所为,遂举吴中兵。使人收下县,得精兵八千人,部署豪桀为校尉、候、司马。有一人不得官,自言。梁曰“某时某丧,使公主某事,不能办,以故不任公”众乃皆服。梁为会稽将,籍为裨将,徇下县。
秦二年,广陵人召平为陈胜徇广陵,未下。闻陈胜败走,秦将章邯且至,乃渡江矫陈王令,拜梁为楚上柱国,曰“江东已定,急引兵西击秦”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。闻陈婴已下东阳,使使欲与连和俱西。陈婴者,故东阳令史,居县,素信,为长者。东阳少年杀其令,相聚数千人,欲立长,无适用,乃请陈婴。婴谢不能,遂强立之,县中从之者得二万人。欲立婴为王,异军苍头特起。婴母谓婴曰“自吾为乃家妇,闻先故未曾贵。今暴得大名不祥,不如有所属,事成犹得封侯,事败易以亡,非世所指名也”婴乃不敢为王,谓其军吏曰“项氏世世将家,有功於楚,今欲举大事,非将其人,不可。我倚名族,亡秦必矣”其众从之,乃以其兵属梁。梁渡淮,英布、蒲将军亦以其兵属焉。凡六七万人,军下邳。
2024-03-22 15:18:26
2023-05-16 09:51:52
2024-03-16 15:47:23
2023-04-10 15:36:13
2023-03-24 14:16:34
2023-03-17 08:51:34
2024-06-19 08:24:52
2023-03-10 13:00:51
2024-06-06 10:32:51
2023-05-05 11:10:38